第 29 部分(1 / 6)
参观了刑具陈列室,当他看到那柄把子上拴着红绸的“大将军”时,突然问: “赵姥姥,这柄大刀,砍下过多少颗红顶子?” 赵甲道: “小的没有统计过……” 刘光第伸出手指,试了试那红锈斑斑的刀刃,说: “这刀,并不锋利。” 赵甲道: “大人,人血最伤刀刃,每次使用前,我们都要打磨。” 刘光第笑着说: “赵姥姥,咱们也算是老朋友了,有朝一日,我落在了你们手里,你可要把这把大刀磨得快一些。” “大人……”赵甲尴尬地说,“您清正廉洁,高风亮节……” “清正廉洁活该死,高风亮节杀千刀!”刘光第感叹道,“赵姥姥,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大人……” 刘光第摇摇晃晃地走出了东耳房。刽子手们眼泪汪汪地望着他的背影。[上一篇] [下一篇]第十章 践约(四)
在十二杆大喇叭的悲鸣声中,名噪天下的戊戌六君子被十二个身穿号衣的公人架持着,从破烂不堪的囚车里下来,沿着台阶,登上了半尺高的执刑台。 执刑台上新铺了一层红色的毛毡,周围新垫了一层厚厚的黄土。看着眼前这些新鲜气象,刑部大堂的“姥姥”——首席刽子手赵甲的心中稍稍地得到了一些安慰。
他带着徒弟,跟随在六君子后边登上了平台。大喇叭悲鸣不止,一声比一声凄厉。 喇叭手的额头上流着汗水,腮帮子鼓得好像皮球。赵甲看了一眼并排而立的六位大人,见他们脸上的表情个个不同。谭嗣同下巴扬起,眼睛望着青天,黑瘦的脸庞上蒙着一层悲壮的神色。紧挨着他的是年轻的林旭,他的小脸煞白,没有一点血色,苍白而单薄的嘴唇不停地哆嗦着。身躯肥大的杨深秀,侧歪着方正的大头,歪斜的嘴巴里,流着透明的涎水。面目清秀的康广仁,神经质地抽泣着,不时地抬起衣袖,擦拭着眼泪和鼻涕。身材矮小、精神矍钎的杨锐,一双漆黑的眼睛,往台下张望着,好像要从人群里找到自己的旧日相识。身体高大魁梧的刘光第神色肃穆,双目低垂,喉咙里发出“咕咕”的声音。 正午时刻就要到了。台后竖起用以测量日影的杉木杆子,投下的影子即将与杆子垂直。这是一个灿烂的秋日,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执刑台上的红毛毡、监刑官员身披的红斗篷、仪仗队里的红旗红幡红伞盖、官员头上的红顶子、兵勇帽子上的红缨络、屠刀“大将军”把柄上的红绸子……都在明丽的阳光照耀下反射出热烈火爆的光芒。一大群白鸽,在刑场上空翱翔,一圈连着一圈,翅羽窸窣,哨子嘹亮。 成千上万的看客,被兵勇们阻拦在离执刑台百步开外的地方。他们都抻长了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