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汪汪汪(6 / 14)
小舅舅来,是有一事相商。”
“陛下有何吩咐?”
昭宁帝道:“不是说文臣里头有许多派系么?怎地我觉着他们抱团来着?常说上.位者要制衡,如何制衡?”
赵总兵叹道:“陛下,臣明日就要回大同了。”
昭宁帝怔了怔。
赵总兵道:“陛下信任臣,臣感激不尽。然臣也说句实话,臣久居边疆,不熟中央。原先同朝臣的关系只是泛泛,文武两道,不合的多,陛下问臣,是不中用的。”
昭宁帝道:“我问谁去?”
赵总兵耐着性子道:“万事万物,都不离本源。臣问陛下,治国是什么?”
昭宁帝无法回答。
赵总兵道:“陛下懂了什么是治国,便能分辨忠奸。能辨明忠奸,自能生出手段制衡。国泰民安不是四个字,而是什么样子,才是国泰民安?百姓有几亩田,有几头牛,才可顺利缴税?要怎生才能不委屈了官员,又叫他们不得淋尖踢斛?朝臣是否抱团,陛下如何制衡,都是小巧。就譬如行军打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目标是什么,全凭想象,再胡乱指挥一气,那便是纸上谈兵了。”
昭宁帝又问:“怎么才能了解?”
赵总兵笑道:“陛下,臣非孔孟,亦没学过治国,帮不了您了。”
昭宁帝有些不高兴:“我不想去问上皇,他能拿捏朝臣,却不利百姓。我不想要那样的天下。”
赵总兵心道:这个皇帝,万般不好,却是有一条胜过无数帝王——时时铭记黎庶于心中。只是仁慈的帝王未必有好下场,这个位置能否坐的稳当,实在跟民心所向无关。昭宁帝的上.位太匆忙,不似先太子数十年的培养浸.润。这个孩子,从准备到登基,也就三年而已。年轻单纯的帝王,老练的臣子……赵总兵也不知此结何解。
“舅舅……”昭宁帝的舅舅有许多,最亲近的唯有眼前一个。
赵总兵看着昭宁帝。
昭宁帝闷闷道:“我讨厌皇后,我更喜欢长子。”
赵总兵道:“太子之事,就先搁着。陛下还年轻,不急。”
“文臣着急。”
赵总兵安抚道:“陛下干的就是时时刻刻吵架的活儿,吵习惯就好了。”
昭宁帝:“……”
赵总兵又道:“臣请陛下许世子同去大同。”
昭宁帝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