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3 / 5)
正儿八经的“乌托邦”项目与“梅远基金”合作,为青山村村民捐赠衣物的报道。苏然在他干瘪瘪的说明文加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润色,插入了图片,加入了美图秀秀的可爱箭头,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大大提升。到了末尾,苏然还文绉绉地引用了一首李白的诗: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她在最后写道:“希望下次来的时候,青山村的大山还能这样青翠,而山里的孩子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向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有你的啊,”刘景明凑着脑袋与陈焕庭一同看完,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苏然,你比我们理工科的人厉害多了,写的真好。赶紧的,你赶紧发出去。”
苏然却二郎腿一翘:“你看看你这沉不住气的样子,现在4点多,发出去谁看呀?为什么晚上8点的电视叫黄金档,你想过没有?”
刘景明老早就不看电视了,一脸莫名:“为什么啊?”
“因为发布时间对阅读量、传播量非常重要,一般晚上8—10点是发布信息的最佳时间。”苏然一副深藏功名的样子,“好了,我定时了晚上8点发送,到时候记得发到朋友圈。我也会发给秦玲老师,让她扩散一下。同时也在梅远的官微上推广,毕竟都是公益,还有合作,也不算假公济私。”
刘景明连连竖起大拇指:“这波操作666。这么说来,陈焕庭晚上不请客吃饭,我都看不下去了。”
苏然暗笑,这邀功蹭饭真是说的滴水不漏。陈焕庭心情也很好,豪爽说道:“没问题,你也辛苦一天了,吃什么,我请。”
苏然毫不客气,叫上陈倩四人去了东门的老码头火锅。陈倩曾经鄙视苏然:“鸳鸯锅是我最后的妥协。”在她的不断推广和鼓励下,苏然已经可以放弃清汤,吃到微辣。四人边吃边聊,不觉到了八点,苏然微信收到提示,系统已经群发了一条文章。
“群发了,快看微信,”苏然提醒其余三人,“快分享到朋友圈。”
很快,这篇文章在苏然的朋友圈刷屏了。A大很多人其实都耳闻过“物托帮”整个项目,毕竟陈焕庭和刘景明也在学校摆摊过好几次,加之和“梅远基金”挂钩,早就美名远扬。现在有了官方的公众号,又得到了学校团委老师的转发,数据刷刷刷就上来了。
“阅读破100了……”
“阅读破500了,点赞破100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