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5 / 6)
为,制作模型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对边关地区的地理作彻底的调查,收集和记录全部与战争相关的情报编辑成地方志,一并收藏。”晏殊将眼光从模型地图上调开,开始详细的一一解说。地理形势、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状况、交通运输、城镇要地、历史战例,我有些惊讶,因为他所提到的这些因素与我那时代的军事理论家的军事地理学理论不谋而合。看来古今的军事理论大抵相通。我听得有些恍神,就听到了皇帝大人的话。
“晏卿和朕想到一起去了。”皇帝点点头,转头问我:“这模型是梓童所造,你有什么建议?”
“臣妾不敢妄言朝政。”后宫干政是大忌,我不如沉默。
“无妨,朕想听皇后的意见。”他坚持说,其余几人也都看着我。
“臣妾不懂军事,皇上和诸位大臣已经达成共识,想来这件事情可行。臣妾只有一个小建议。晏大人刚刚所说,未免过于笼统,传达到边关只怕会造成理解失误。臣妾以为,不妨将所需调查的事项列出条目,让从事调查的人逐条填充,并留行备注,这样也不会造成遗漏。”我小心翼翼地打擦边球,这是那个时代常用的问卷调查的方法,应该有效。
“梓童可否说得详细些?”他们显然对我的提议很感兴趣,皇帝追着问。
“比如地方民生,可分为户籍、宗教、民风以及病例。病例之下,再分为时疫,地方病种以及医舍等等,时疫条目下再分流行季节,易患病者以及对战力有无影响。依次类推。制作地图并非一朝一夕,先广泛征求兵部官员以及将军的意见,设计好征询条目,务求完备。至于地方志,应该是将材料收集完毕,再寻找专人编写。原始资料与地方志同时入库,分开存放。”我搜肠刮肚,把自己那点可怜的军事知识全部都搬了出来,顺着晏殊的提议。
“梓童居然对军事也有研究,倒是出乎朕的意料之外。”他点点头。我心中暗叫糟糕,我并没有过耳不忘的才能,适才精力也不集中,是不是我的说法与他有什么出入?我马上谦虚起来:
“臣妾怎么又那等本事,不过是受了晏大人启发。”
“皇后过誉了,臣惭愧。臣适才并没有想到疫病与医舍,还是皇后娘娘高瞻远瞩。”晏殊微笑着给我致命一击。皇后手记上评价说谢朝阳评价这位晏大人其人温润如玉,如今看来,也是一块冷玉。越是慈悲的人,越是无情,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皇后不必过谦,你的功劳朕记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