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6)
的光芒,我被这种奇异的美丽震惊了。
“珠环约素腕,玉指何纤纤。”他执起我的手,在手腕印上一吻,轻轻地说。
我瞪大了眼睛,他这算什么,调情?使劲抽回被他钳制的手,他纹丝不动。我只好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皇上不是召见几位大臣吗?”
“梓童的巧思,朕今天见识了。朕的龙泉宫也要这么一个房间,梓童要多受累了。”说完便拖着我和他一起出去。
按照惯例,皇帝在御书房工作的时候,都会有一名嫔妃在身边照顾。而这名嫔妃,自然都是皇上的宠妃。而在本朝,通常都是由第一才女赵充仪来担任。所以,当发现皇帝身边坐着的人是我时,一众大臣都是一愣。我没有说话,对于帝国三长官,我实在是只知其名,不知其人,自然三缄其口,不说不错了。
碧落朝的官员设置与唐初相类,由帝国三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以及尚书令共同承担宰相的工作。一般而言,中书令为右相、尚书令被称为左相,门下侍中则被称为纳言。而先帝留下来的朝堂,外戚党、保守党、改革派和清流交错,成份也异常复杂。皇帝大人这四年来励精图治,消除党争也只是初见成效。清流和改革派,都汇集到了皇帝这面大旗之下,但是外戚党和前朝之前留下的保守党,却始终不肯臣服。而在朝堂之外,尚有分封的藩王以及地方的世族豪强,也够他头疼了。
四位大臣中,我首先认出的是尚书令晏殊。最初看到这个名字我就记在了心里,因为他与我颇喜欢的北宋词人晏殊同名。晏家是第一批追随云家的家臣,碧落朝建立后,晏家先祖婉拒了高祖皇帝的封赏,选择了隐退。碧落朝百多年的历史上,共有三个晏家子弟出仕为官,全部出身科考,官至尚书令,君臣同心中兴一代,以至于碧落朝甚至有“有明君必有晏相”的说法。谢朝阳之所以参加科考,就是受到了晏殊的影响。而在后宫之中,我也曾听不少宫女以羞涩的少女情怀,提起这位本朝的CEO,说他是堪与皇帝大人为一时瑜亮的年轻美男。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身长玉立,剑眉斜飞入鬓,星眸光华内蕴,犹带着空山新雨后的清冷,透着一股超逸的味道。明明是官气十足的紫蟒,他却穿出了道骨仙风。
他并不像其他大臣一样,侧身垂眸以示对我的尊重。他平视着我,那目光柔和也淡漠,好像我并不是皇后,而是单纯的某个人,甚至某株植物。真的可以什么都无动于衷吗?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连佛也未必做得到,否则也不会有《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