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舅母(4 / 5)
“是。”唐氏这才领教到陆氏这种活规矩的厉害,几句话把她噎得不知道该怎么说好,眼睛一转看见几个站在一边眼生的丫鬟婆子,“听说亲家嫂子也是来送丫鬟婆子的,我更觉得脸没处搁了……”
“姑奶奶嫁到您家里,本来有两房的陪房,这都是在嫁妆单子上的,因为姑奶奶要随姑爷赴任,这才把两房的家人谴回娘家,这本是姑奶奶太年轻,思量不周的缘故,如今姑奶奶回来了,杨家理当把陪房送回,亲家太太不必多心。”
许樱暗笑,大舅母这种礼法规矩第一的人物,“争执”起来倒比旁人更精彩上三分,可惜上一世自己这位舅母,竟没来几次……
唐氏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亲家嫂子难得来一次,不如请到前厅叙话。”
“应该是晚辈去拜望亲家太太才是,只是如今正是秋收时分,家里事多,不敢多叨扰。”
“下次,下次。”唐氏额头有些见汗了,她早听说过陆家出来的姑娘规矩大,没想到大成这样,“你们姑嫂多年不见,多叙谈叙谈。”陆家是本地望族,现在还有在翰林院里任职的,唐氏自知得罪不起,赶紧寻个由头走了,那两个丫鬟两个婆子也没能留下来。
许樱也想到了这一节,唐氏这么在意陆氏的看法,不光是因为陆氏本身规矩大是许杨氏的嫂子,更是因为陆家势力大,就算是大房的三叔在翰林院还要看陆家人的眼色,她不敢得罪。
如果自己的舅舅得中进士,有个一官半职,母亲的境遇也会好很多吧。
可是要怎么样能帮到舅舅呢?她不是读书的人,也记不得今科的考题……忽然许樱想到了自己父亲留下的那几大箱子书……
“敢问舅母,不知大舅舅几时进京?”虽说会试是在二月份,但各地的举子在京城里过年的都不在少数,舅母娘家人里在京城做官的不少,大舅八成是要早早进京在陆家读书。
“过了重阳就走。”
“母亲,我父亲是不是留下了许多的书?不知可有舅舅能用的。”许昭业年少有为,读书上自是极好的,他留下的前人试题集萃、读书笔记等等,不科考的人看起来也就是几箱子废纸,在读书人眼里应是珍宝了。
许樱没想到自己这话竟说到陆氏心里了,陆家读书的人多,举试的人也多,陆氏就算从小与兄弟们不在一处读书,光是听也听到了许多关于科举的窍门,一直隐约觉得杨纯孝读书虽刻苦但不得法,又不知该如何点拨,尤其杨纯孝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