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黑龙江(2 / 6)
大清的手中。”多尔衮缓缓道:“如果隆武接受,我女真就献出玉玺,如果隆武不受,那就只有玉碎瓦全了。”
索尼明白了,深深叩首:“奴才明白了,奴才定说服吴三桂!”
——多尔衮没有说明蒙古玉玺的价值,但索尼却是明白的,隆武皇帝雄心勃勃,所为的可不止是一个辽东,现在辽东周边以及张家口外面的蒙古部族,虽然都已经归顺了明国,但不过是摄于大明的国力和军力,内心来说,未必愿意归顺于大明,但如果有了蒙古玉玺,就等于是有了蒙古的天命,隆武皇帝和大明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统治蒙古,蒙古人心底里的想法,也会有一些不同了。
一句话,一枚蒙古玉玺,胜过在草原上驻扎数万兵马。
因此,辅政王才会以蒙古玉玺为条件。
“作为谈判的先决,你见了吴三桂,先请他派出一名上好的军医,为我军疗伤开药,如果吴三桂不同意,那你就不必和他谈了。”最后,多尔衮道。
“明白。”索尼再叩首,他知道,要求吴三桂派出军医,乃是为了皇上,但为了避免被吴三桂要挟,所以不能明说。
……
五十里之外。
自从第二次松锦之战开始,披上甲胄,跨上战马,到今日今时,吴三桂已经在外出征三年多,马上就四年了,这四年里,从锦州一路到黑龙江,吴三桂自己都算不清,究竟走了多少山,迈过多少水?
老实说,吴三桂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在这之前,他根本不敢想象,自己能追击虏酋三千里,从沈阳一直到黑龙江流域,就眼前的白山黑水,茂密森林来说,这几乎已经是汉人到达这片土地的极点了。
为了追击,他营中的战马,已经是换了两三批了,一批累死,另一批继续换上,遇山开路,遇水架桥,走过一片又一片的无人区,追着建虏留下的痕迹不放。
没有发现踪迹之时,他和部下可能会在一个地方停留一个月,一旦确定发现,那么,他们就需要在十天的时间里,走完一个月的路程,如此,才能紧紧咬住建虏不放。
其间的辛苦,远比冲锋陷阵,战场杀伐,更磨人心志。
很多人都支持不住,好几次,吴三桂自己都有动摇了,想着是不是不要追了?但最后却还是强撑下来了,不唯陛下的圣命,更因为随军军机张煌言一直在鼓励、又或者是监督着他,令他丝毫不敢懈怠。
——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