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快去请画师(2 / 5)
萧承细细一琢磨,不由得失笑一声,微微摇头。
这开篇上来便是拍自己的马屁,自然不用多说,定是严嵩的题卷!
其实抛开人品不谈,严嵩能够混到宰辅之位,执掌大明朝堂二十年之久,才学还是不用质疑的。嗯,就是不喜欢用到正经地方。
这严嵩的策论,先以“需要用贤”破题,进而话锋一转,大谈用人之道,其间再或明或暗地拍萧承的马屁。
通篇文章,洋洋洒洒,文字绮丽,写得是璧坐玑驰,言之有物。再加上他那高超的拍马屁的技术,当真是让萧承读起来心中暗爽。
萧承放下手中的考卷,轻笑着自语道:
“有意思……”
冯保闻言,眼睛顿时一动,记在了心中。
萧承又拿起海瑞的答卷,定睛一看,却是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神色。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萧承率先开创科举的原因,二人策论的中心论点,都是想要使国家富强,需要君王擅用人才。
相较于严嵩的辞藻华丽,海瑞这边倒是更显得单刀直入一点。
“天下之事,图之固贵于有其法,而尤在于得其人……”
其实这也是在不轻不重,很是隐晦地拍了个萧承的马屁。
萧承嘴角一弯,心中这个时候竟然暗暗觉得,比刚刚看严嵩写的策论还要畅快。
严嵩拍马屁寻常,但这位你啥时候看见过他这样?
不过当萧承朝下多看两行之时,却是突然眉头一动。
海瑞这策论,开篇提出,相较于法律,获得人才则更为重要。然后没写两行,便是话锋一转,直接点出了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想法。
获得人才,最后还是为了执行国家的法律,制定的法律得以执行,国家才得以富强。严惩罪人,其余人才不敢犯罪。
好家伙,合着你就是为了倒出这点醋,才包了这顿饺子?
典型的儒皮法骨啊!
萧承再次放下手中的卷子,下意识地微微摇头,轻声吩咐道:
“锋芒太盛,不好!取严嵩为首,海瑞为次!”
论文章辞藻,自然是严嵩为首。但若论言之有物,海瑞又胜过严嵩太多。
只是这个天下,儒、法两家可都还在呢。海瑞这种论调倾向,典型地两边都不太好,实在不好将他放在太显眼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