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黎朝和谈与第二轮科举结果(2 / 3)
见,当即躬身道:
“是!”
马敏文禀报完毕,这个时候,张昭又忽然站出身来,手捧一份名单,朗声道:
“启奏陛下,科举第二场成绩已出,共有八百名应试者合格,能够进行第三场考试。”
萧承接过张昭刚刚送上来的名册,随手一翻,眉头微微皱起,沉声道:
“就八百人?”
张昭连忙道:
“是,臣手下朝廷各处抽调而来审阅的官吏,将所有答卷翻了三遍,确保无一人遗漏。”
六千多考生,其实按照原本张昭制定的规格,真正合格的不过五百人。
可要知道,萧承这次科举原本打算录取的人数,也不过四百多人!这是觉得才第二轮,淘汰率未免有些太高了,这才降低了审卷标准,重新挑选了一些还算过得去的应试者,凑齐了八百人的名册。
见萧承皱眉沉吟,张昭眉头一动,再次询问道:
“那可需要臣组织手下官吏,再次审阅一遍卷子?”
说是再次审阅卷子,其实就是要再降低一下标准,好所凑些人来。
萧承听到张昭的提议,沉吟片刻,旋即摇了摇头,道:
“算了,宁缺毋滥!你退下吧,尽快准备后面两场。”
到底是一国朝堂在挑选人才,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混进来算怎么回事?
而且萧承觉之所以这般火急火燎的举办科举,除了为礼曹一众官吏,积攒今后组织科举考试的经验。还有更主要的,便是想要测试一下科举能否刷出名臣来。
张昭听到萧承所言,连连点头,当即应是。
萧承看着手中略显单薄的士子名册,忽然想起来,对着身边的冯保道:
“派出宣召的小太监,还不曾回来?”
冯保连忙躬身回道:
“是,昨晚便已经出宫了。听闻二人喜隐在山林之间,奴婢还奉陛下旨意,特意调了一队苗兵护送着他前去。只是到了现在,还不曾回来!”
说到这件事,冯保微微一顿,却是忍不住再次开口道:
“陛下,您爱惜人才之心,天下人皆能看到。这二人屡屡拒绝陛下的征召,言行过于不敬。天下人才何其多也,陛下何苦执着这二人呢!”
萧承摇了摇头,道:
“朕手中,实在无人可用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