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变革与冒险(3 / 5)
。”
李瀚给尹从南倒了一杯热水,顺势就坐在了一个单人沙发上,看他手里还拿着一个文件夹,“你这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尹从南说,“我有些想法,想跟两位领导报告一下。”
马国胜也走了过来,在沙发上坐下,“好啊,坐下说。好不容易完成了一个大项目,你可是功臣,不要这么拘束嘛。”
尹从南点点头,也在沙发落座。马国胜在中间,尹从南和李瀚,坐在各自一边的单人沙发上。
他将文件夹打开放在茶几中央。
“咱们这次完成的援非项目,是工业部委派的任务,省工业厅承接下来,由咱们厂出色完成。今天机器出厂,获得了省里的认可,等到设备在非洲顺利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国家也会知道咱们厂的生产能力。到时候,咱们厂就会全国知名,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任务重、难度大的项目来找咱们厂。这当然是好事,也是一种挑战。”
两位领导很认真地听了尹从南的开场白,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咱们最近为了赶进度,先后都是同时上马两个项目。这对咱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压力了。”
回想当初刚刚接到援非项目时,大家还都在为赶工期而愁云惨雾,尹从南一句话,就勾起了两位领导的回忆。
“后来经过我们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群策群力,还有领导的正确指挥,我们终于赶在工期前完成了全部设备制造。可如果再有一个项目,也赶在同一时间呢?咱们怎么办?”
问题一出,两位领导互相对视一眼,然后李瀚开口道,“这种问题以前也出现过。如果不是像援非项目这样没办法拒绝的任务,我们保险起见,是不会接没有把握完成的工作的。”
马国胜也点点头,“确实。我们当然也想接更多的项目,给厂里带来更多的效益,可是我们不能超负荷生产啊,工人也受不了。”
尹从南说,“是的,让工人们超负荷工作,是不可行的。尤其我们厂,以铆焊车间为中心。据我所知,无论是哪里的工厂,高级别的焊工和铆工,都是非常稀缺的。咱们厂赵工这样的八级焊工,就只有一位,高级技师也就只有高工一个人。遇到疑难项目,只能他们两位带头,而且也只能负责一个项目。其他的工人想要顶上,多多少少还要再等几年。”
两位领导先是皱着眉头思考尹从南提出的问题,继而又带着好奇看向他,想听听他到底想说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