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4 / 8)
生产队商量,不过是让陈秋生听听可不可行,现在连合作厂都拍板了,李常满便带着牛队长去自己家里详谈。
等两人走了,陈秋生才重新抬起头来,向夏菊花说:“咱们生产队要是成立合作厂的话,只有编织厂和建筑队,有点少了。”
夏菊花上辈子看电视,知道那些做大的公司,都不止一两项业务那么简单,讲究个啥多元化,啥来钱快就干啥。自然对陈秋生的话很赞同:“是少呀,可咱们是农村,能想干的活不多。”就算是想干,平安庄人现有的知识水平也达不到。
陈秋生笑的一脸算计:“其实还有一样活,咱们能干。”
“现在咱们平安庄养的鸡,产的蛋可抢手了。咱们不卖给红星供销社之后,另外两家公社都找来过,愿意每只蛋加一分钱、还自己来生产队收。现在红旗供销社每五天来收一趟,一点也不敢扣钱打白条。”
对此夏菊花早就知道,一想也就想明白了陈秋生打的是啥主意,心里却有些为难:“现在家家户户上班的上班,种地的种地,家里老人养五六十只鸡已经挺吃力了,再多养的话得累坏了。”
陈秋生笑得更开怀了:“那咱们就再建一个养鸡场,划出一个地方来专门上养鸡。有经验的老人们集中在一起,派上三五个年轻人做饲料运输、搬搬扛扛的工作就行。”
“要是这样的话,猪也可以多养上些。路生那边你跟他说说,就在猪圈边上再划块地方。”刚刚恢复经济的人们,最注重的就是吃好,把亏了十几年的肚子补回来,夏菊花觉得光养鸡并不够,就算再养翻倍的猪,也不愁卖不出去。
红玲抬头说:“要是真把鸡放一起养,收鸡粪也方便不少。也省的有人家犯懒,好几天除一次鸡粪,闹得隔壁都跟着臭哄哄的。”
平安庄的鸡粪可是好东西,都被小心收集起来撒到地里,两三年养下来,哪怕一年各了小麦种红薯,地还是黑油油的,种啥都高产。
这也是夏菊花有意引导的。有她在,平安庄想买到比配额多的化肥不是难事,可她协调各种物资却很少协调化肥——上辈子大家为了追求高产,拼了命往地里撒化肥,粮食不好吃了不说,地都快板结了。
这辈子她当然要吸取教训,别的地方不敢保、保不住,可平安庄自己的土地少用化肥,将来多吃几年绿色的食品,她还是能做做努力的。
所以听到红玲又说了一条统一建养鸡场的好处,夏菊花当即就点头了:“回头问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