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2 / 8)
社员集资建路他们头一次听说,集资建厂头一次听说,一个生产队建养老院、却住进了全大队的五保户头一次听说,一个生产队办厂源源不断为国家赚外汇,还是头一次听说。
与这些头一次相比,平安庄社员多养几十只鸡,或是每个生产队多养几十头猪,他们都认为太正常不过——不这样发展副业,所自己所有能赚的钱都赚到手,那还能叫平安庄吗?
最让领导们服气的是,不管跟哪个社员拉家常,无论年龄大小,社员们最认可的干部就是夏菊花,最感觉可靠的人同样是夏菊花。
听他们的口气,就没有比夏菊花更能干的人,也没有夏菊花带他们干不成的事儿。就连大家都觉得有些多余的排水沟,社员们讲起来都头头是道,大有不听夏菊花的话挖排水沟,很快整个平安庄大队就会被污水包围的可能。
对此事最上心的是平德县上下游的两个县,两位副县长因此拉着夏菊花很是讨论一番。代副部长后来也加入到讨论中,表示自己认可夏菊花的理论,因为承平地区最下游的那个县,湙河水质的确不如平德。
两位副县长都表示,自己回到县里,会向主要领导汇报,尽量减少自己县域内直排的数量。而代副部长则指示自己的随员,回去后要就排污问题,再给领导写一份内参。
听说后的夏菊花,又提出了建污水厂的设想,只是她空有概念,连理论都说不上一条,只能做为一个设想,给领导们先打个预防针,最好由地区领导出面,向上级或本地研究部分请教一下——她自己请薛工程师打听,跟地区领导出面请教,力度完全不同,这一点自知之明,夏菊花还是有的。
总体来说,这一次参观平安庄,参观团的收获不在于品尝了酸辣粉与方便面,更不在于平安庄巧手妇女们精心准备的农家菜,而是思想上的震荡。
他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之后,都把平安庄当成一种现象,大讲特讲。以至平安庄的存在与发展,竟让希望保持集体生产的人,当成了有利证据,承平地区关于保留集体生产还是放开农村个体经济,讨论得比其他地区更热烈。
最终的结果仍是放开个体经济占了上风。原因无他,平安庄的发展经验是不能复制的,夏菊花这个大队长也同样没有复制的可能性:
并不是每一名承平地区的大队长,都能靠着发展副业打进国际市场。也不是每一名大队长,都能直接跟国际友人谈判并为国家节省资金。更不是每名大队长,在自身刚刚解决温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