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3 / 7)
把每个人的任务都细分了,谁锄哪条垅、谁收哪块地、多长时间干完,都是大家的平均水平。你刘四壮干不完,好,可以安排其他人帮着你完成,不过应该一天记十个工分的活儿,别人帮你了,那就按帮了多少记到别人身上好了。
刘四开始也吵了两回,刘三壮直接告诉他:觉得累,觉得不公平,都行,你自己挑活吧,也说说自己啥时候能干完。但是有一条,低于大家的平均水平不行,耽误了农时也不行。
刘四壮自己挑了半天,才发现现在的平安庄,真说让人累得脱层皮的活并不多——小麦子、玉米、高粱这些大庄稼,都用播种机与收割机,人能累到哪儿去。红薯倒是得人工收种,那才用几天工夫——对于农民来说,更说不上有多累,以前都是大家抢破头的轻快活儿。
他挑不出更轻松的活,那就得完成自己的定量:一直把自己该得的工分记到别人身上,一贯偷懒的刘四壮也觉得肉疼:孙桂芝自从自己少扣一半口粮工分之后,便觉得自己比刘四壮赚得多,骂起他来花样翻新,他也不愿意天天被骂,迫切的希望在挣钱上重新压过孙桂芝。
可惜光完成量还不行,刘三壮还要看质。锄地锄歪了苗,扣工。收地落下的粮食多,扣工。浇地时跑水,还是扣工。有时刘四壮都纳闷,自己已经把水给堵回去了,刘三壮是咋知道的?
后来才发现,全平安庄的社员,只要下地干活的,都用眼睛盯着他,巴不得他出错呢——刘三壮说过,只要发现刘四壮活干得不好,达到扣工标准,那么从他身上扣下的工,就记到揭发他的人身上。
一折腾就是几年,再会偷懒的人,也学会了小心翼翼干活,尽量不让人挑出毛病,好保住自己的工分。因此进了粉条厂之后,刘四壮还真不敢偷懒,更不敢不听招呼——他跟孙桂芝因为谁进厂上班,又在家狠狠打了一架,他险胜。
被孙桂芝挤兑了两三年,终于有了超过她的机会,刘四壮觉得自己要把握住。哪怕陈秋生给他安排进最累的搬运组,他也一句怨言不敢有,一点懒不敢偷,就怕自己抱怨一句或是偷点懒,厂子直接把他开了,回家让孙桂芝笑话。
没错,这两口子现在已经不敢在平安庄公众面前表达任何不满,只能靠在家里相互鄙视,保留一点生活的乐趣。
夏菊花等人只要刘四壮在厂子里不作妖,都顾不上管他与孙桂芝之间如何。因为战争开始的消息,已经通过报纸、广播,传遍了平安庄的个个角落。
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