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4 / 7)
存在在泄密后难以追责的隐患。
于是他很是问了夏菊花几个问题,大有刨根问底的意思。杨司长听了好一会儿,觉得唐局长想问的问题差不多了,才说:“夏大队长是我请来帮忙的,你有问题可以回去多跟薛工程师谈谈嘛。”
至此,杨司长还觉得夏菊花能说出刚才的话,都是薛工程师在平安庄,可能也透露过自己想申请专利,跟夏菊花探讨过,所以她才能对这类问题说得头头是道。
唐局长却不这样认为,因为夏菊花说的好些话,薛工程师自己都没说得这样明白,究竟是谁受了谁的影响,他看得很清楚。
不过杨司长的话也没错,今天的确是杨司长要跟夏菊花重点讨论,如何接待A国橡胶商人。话题即说到这儿,杨司长便把情况向夏菊花进行说明:
博览会后,A国人的橡胶只卖到了二百八十块钱一吨,肯定是不大痛快的。只是合同签了,定金付了,他们没有不发货的理由,第一批货确实在六月份的时候运到了羊城。
按照合同,夏菊花应该参与那一次的提货,可是杨司长了解到当时的夏菊花,正在跟薛技术员攻关酸辣粉生产机器,便做主没让夏菊花来羊城。
给A国的理由就是,夏菊花家中突然有事,只好提前离开。好在海上风浪的原因,A国的货船晚到了几天,所以夏菊花等不及也说得过去。
偏A国商人回国准备装运第二批橡胶的时候,得到了L省再次向罗伯特购买三万吨橡胶的消息,还是按每吨二百四十五元的价格收购的,一下子有了危机感,向杨司长提出,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见到夏菊花的要求。
他们得到的消息中,夏菊花是促成罗伯斯与L省橡胶买卖的重要人物,上一次卖给华国橡胶,也是夏菊花出面谈判。所以A国商人认为,夏菊花在华国的橡胶采购上,有很大的话语权。
这个情况杨司长倒不便跟夏菊花提起,只在介绍完情况,问了夏菊花一个问题:“……这一次A国的商人,很可能向是我们提出再次供货的建议,夏大队长,对此你怎么看?”
刚才杨司长介绍情况的时候,夏菊花也在思考,A国和罗伯斯所在的国家,都在非洲,那里的橡胶产量尽管很高,可也没多到由着两家公司上万吨、上万吨收购的地步。
商人都是逐利的,他们的收购价相差不会太大,罗伯斯二百四十五元能卖给自己,A国商人应该得到消息后,就提出想见自己的要求,只有一种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