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6 / 7)
气神,哪个大队也比不了。”
夏菊花并不想制止社员们难得的轻松快乐,又怕领导站在这里不自在,忙上前请两位领导进厂参观。厂子里的生产从八点就已经开始,哪怕外头如此热闹,也没人停下手里的工作。
看着高大的冷库,齐小叔非常感兴趣——他可记得原来夏菊花就打过冷库的主意,没想到真的让她建成了——拉着张主任就往冷库走。
“那个,两位领导,你们能穿上工作服吗?”夏菊花跟在他们身后弱弱的问。
齐小叔两人回头看到夏菊花不知从哪儿拿来的白大褂,有些莫明其妙:“进个冷库还用穿白大褂?”
夏菊花有些不好意思的向两位领导解释,只要进厂子的人员,都得穿上白大褂,因为粉条厂生产的是吃的东西,得从源头上就保证卫生。
两位领导又得到一次新鲜体验,穿上白大褂跟夏菊花看冷库里堆着的红薯,张书记有些好奇的问:“这还是去年的红薯吗,真能保存这么长时间?”
夏菊花点头做了解答:“是去年的红薯,不过不是咱们本地的,是部队从北边协调来的。”如果不是北边运来时冷库已经建好,怕是也储存不了这么长时间。
齐小叔便问:“这些红薯你们得生产多长时间?”
“如果机器全开,工人两班倒的话,有十来天就用完了。”夏菊花说到这儿皱了一下眉,不过想到林宏亮说部队会接着协调红薯,便没把自己关于红薯不能及时运到的忧虑说出口。
齐小叔与张书记都管过农业,所以能估摸出眼前的一堆红薯得有个三四万斤,听说十来天就能用完,就有些吃惊:“现在厂子的产能就能每天生产三四千斤?”
夏菊花有些骄傲的带两位领导来到了生产车间,放眼望去就是几十个人同时坐在大盆边上挑捡、清洗红薯的场面。夏菊花解释说:“想出好粉条,把红薯清洗干净十分重要。虽然薛技术员也试了洗红薯的机器,可都储存这么长时间了,难免有长斑的地方,我觉得还是人工挑捡保险。”
对此两位领导都很理解,随着夏菊花又来到绞浆车间。这里的人就比清洗的人少多了,只有十来个人的样子,运转的绞浆机却比以前在平安庄生产队见到的大了一倍不止。
出口也不再是敞开的铁槽,而是一个长长的管子,一头连接着绞浆机的出口,另一头直接注入接浆的大桶之中。大桶的底部五分之一的地方,有一个水龙头,打开可以把浆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