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定目标(2 / 3)
利国利民的东西在他脑海里闪现,很多很多,只是大多都是超时代的东西,没本事弄出来。
就如杂交水稻,这玩意要是能弄出来,哪怕是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也得放下身段,十顾求取。也就是在现代,真换做古代,袁老爷子绝对要封神立碑的。
利国利民,自己又能弄出来的。
有了!
元凌双手“啪”的一和,想到了一样东西“筒车”。
民以食为天,甚至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天下动荡,十有八九从百姓填不饱肚子开始。
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农业是历朝历代的核心。
而筒车则是关乎收成的一大利器。
元凌帮助他的导师完成过一篇关于复古小镇建设的论,其中就涉及到筒车的存在,对此做过特别的研究。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春秋时期,辛劳的古人就开始研究汲水工具了。
庄子外篇天地篇中,载子贡南游,反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
史书记载“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
说白了就是杠杠原理。
历史上伟大的力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话之前的三百年,中国人已经将之用于实践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汉末,第一辆水车出现,毕岚造翻车,利用轮轴槽板汲水。
马均在翻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良,遂成龙骨水车。
这是水车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就是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这种筒车最早是出现于隋朝,只是当时的轮轴技术不到位,并不实用,效果反而比不上龙骨水车。
到了唐朝,随着轮轴技术的发展,筒车的优势得以体现,走入田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宋明时期才成为家喻户晓的灌溉利器。
现今大唐立国不过十余载,世人对筒车的认识仅限于华而不实。
自己若是能改良筒车,提高轮轴技术,定能让李世民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