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7 / 9)
人意表的奇计。
比如对百济叛军时,以赵胡儿为首的斥候从高山穿飞行翼装飞入山城,神兵天降。
对高句丽时崛开江水,倒灌平壤。
对吐蕃时,将计就计,将吐蕃主力引入山谷,制造雪崩。
苏大为常与身边将领说自己用兵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先隐藏住自己的破绽,去掉任何导致失败的可能。
再等敌人露出破绽,发动致命一击。
“眼下局面,敌强而我弱。
二十万大食和突厥人,西域胡人的联军,就在眼前。
我军精锐只有府兵七千余人。
加上征召的吐蕃和吐谷浑等仆从军,也不过八万。”
苏大为凝视地图,缓慢而沉着道:“以弱胜强,更要一击必杀。”
众将纷纷点头。
心知此次情况特殊,属于大唐自己的精锐不多。
军中仆从占了绝大多数。
指挥上和配合度,都是唐军对外征战,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次。
一但战局僵持,仆从军将会暴露指挥层级混乱,作战调度不如唐军灵便,做战意志薄弱,战术素养偏弱,对阵型不熟悉,甚至对苏大为发出指令反应不及,各种问题。
在这种程度的战争里。
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败相。
一角溃败,将迅速波及全局。
薛讷与苏炎做为场中最年轻的将领,竖耳倾听,用心去记。
或许苏大为一些推演和指令,他们现在受于年纪还不能全部理解。
但也一定要强记住,慢慢回忆和消化。
这种名将随口一句,往往是千锤百炼,战场中智慧的凝结。
若能悟透,对各将自身,将是莫大的造化。
这便是所谓贵人指引。
若无人点这一句,要凭自己在战场中磨炼出来,不知要耗费多少时光。
但若高手点一句,一但在战场中结合实用参悟出来,立刻便有质的飞跃。
并不是人人都有聆听名将教诲的机会。
像程家和尉迟家的小子,因为在外面执行军务,便无法在现场亲耳听到。
之后虽说能听到程处嗣和尉迟两位将军的转述,但那毕竟转了一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