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寿舞,便是给太后贺寿,把满筐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说出来,也是乏善可陈,毫无新意。
再者,她和太后之间,还有些过节,尽管太后往府里送了金嬷嬷和珍珠两位忠仆,可送忠仆是为了晋王送的,说到底是疼孙子。
记得当年,晋王执意请求宣帝赐婚让堪称绝色祸水的玉瑶为晋王妃,宣帝只觉玉瑶貌美,大抵也就应了,只是太后却在隐晦的表明态度,用了“惑君迷心”四字来提醒晋王。
她是向宣帝多次提议太常寺卿郭氏嫡女为晋王妃的,甚至私下还对郭氏很是器重欢喜,每次见了郭氏都叹气道:“在哀家心里你才是最合适胤儿的……其余的女人不及你万分之一。”
太后只说了这一句便闭口不言,只是这一句却让刚进宫请安的玉瑶听了个干净,尽管她当时对晋王无意,可是心里又莫名有些不爽快。
如今这祝寿舞跳不出个心意,只靠着那颗活人参来提档次……而太后那般机敏智慧的,自然一眼看出那活人参的来历。
到时,太后对她的印象也就更差了些,大约就是认定她是随随意意的哄弄寿宴的。
正在她一筹莫展之际,晋王忽然领了个玉立的人儿进了门,那人儿手里横斜一柄玉笛,玉笛的尾部垂着一只红色的流苏,琴声响起,那少年配合着泠泠地琴声,忽然笛声悠扬,附和着琴声,恰似湖边翩翩起舞的蓝孔雀,让人躁动乱跳的心渐渐平静下来,甚至将那些乏善可陈的祝寿舞都抬到了仙儿上。
玉瑶只想着用舞来衬水榭的美,却忘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少年的笛声清冽悠扬跟祝寿舞的浮华喜庆恰如其分的揉在一起,两相结合,倒是助了一臂之力。
那两个领舞的少女,听到那声悠扬的笛声,也瞬间领会了玉瑶初初的意思,脚步和腰肢找到了点儿,像是踏轻云而来的瑶池仙子,羽衣曳裙,身姿曼妙,瞬间就将残破落俗套的舞给排练完了。
玉瑶微微一笑,心里极为欢喜,不由挽住晋王的衣袖,甜声道:“多谢王爷。”
晋王面无表情,大手下滑顺势捏住了她柔滑的腕子,随后朝着那个吹笛的少年,清清淡淡道:“有劳了。”
“不……不……辛苦。”那少年听到晋王这话,忽然慌得结巴半天,好半晌也说不出一句囫囵话。
“嗯,领他过去。”晋王侧身朝着苏公公清淡地说了一句,苏公公忙领着那少年朝着不远处排练祝寿舞的那边儿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