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之学期过半 “怎么会?你是……(3 / 4)
晏和林清河每天线上线下都闲聊一下废话。你说我的废话,我说我的废话,废话来废话去,再顺便问对方有没有去排练了。
忙碌的日子过得特别快。
而她原以为十分轻松的《音乐鉴赏》课,老师抛出了大招——小组合作。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任务是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风格的音乐,然后进行presentation,意思即是他们不仅要做PPT,还要上台讲。
小组的规定人数是3-10人。
陈晏晏上学期的课也有很多小组合作,一般是和舍友组队。这一门也有陈晏晏的同班同学,但是相比同班同学,林清河和丁辉反而更相熟些。
他们一拍即合,顺理成章地组了队,马上拉了个三人小组。
比较让人堪忧的是三个人的音乐造诣都比较糟糕,对音乐了解不深。他们光是想选择什么音乐都纠结了很久。
他们缺德地把丁辉约到了排练基地,说是要举行小组讨论。年轻的小伙子怎么可能抵得过师姐们的祈求。甚至都不用太软磨硬泡,只需要多说几句“来嘛来嘛,就缺你了!”、“很好玩的。”这样的话,丁辉举械投降。
一直凑不齐的幕布队伍因为丁辉的加入,完美成团。
陈晏晏和丁辉成为了幕布后的战友。
当她发现自己的出演规律后,会先在一旁练一下球,差不多时间再跑进去。
他们小组的名称起得十分随意,叫“金融大厦”。
原因是陈晏晏的专业是工商管理,他们是建筑学,加起来不正是金融大厦么。经过头脑风暴后,他们拍板决定选择了一个。
通过抽签,丁辉负责收集资料和整理成有逻辑的文档,林清河负责做PPT,陈晏晏负责讲。
她害怕极了,可依旧告诉自己要加油。PPT由林清河赶制好后,她试着练了几遍,才勇敢上台。结果她发现,她念PPT时,根本没有人在意。
陈晏晏偶尔抬起头,会和人群中的林清河对视。他用口型对她比了个加油。
好的,加油就加油。
陈晏晏越讲越大声,得到老师评价“挺大声的”。
一次小组任务无惊无险地过去后,他们悲伤地发现接下来还有很多次,一次又接着一次。
为什么一门课大家都不去抢,是有原因的。陈晏晏永远都不会告诉别人,自己很喜欢做小组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