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朱元璋当旁听生,皇帝坐特殊位置,叶大人的助教竟是她们!(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家都是天才,一秒记住文本豪客,www.dshutxt.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叶大人怎么会有年龄这么大的徒弟?”   “达者为师,又不一定是老者为师,我们的年龄哪个不比叶大人大?”   “确实是个逆徒,师父开个玩笑,都能咬牙切齿成这样,像极了喂不熟的狼崽子!”   “你家狼崽子年龄这么大?”   “......”   三江口码头之上,正在登船的几名年轻将领,恰巧看到了叶青开朱元璋玩笑的一幕。   其实在这热闹的码头环境之中,他们的声音并不算很大。   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就没有想过要收敛这件事,依旧保持着军队里大声说话的习惯。   他们以为就这个距离而言,他们的话语不会被那对‘少师老徒’听见。   其实他们的估计并没有错,在这相对嘈杂的环境之下,再加上这不远不近的距离,本该是不会被叶青和朱元璋听见的。   可天不遂人愿,他们在说这些闲话之时,江上的浪小了些,过往的人少了些,码头上的风也小了些。   总之就是一句话,影响声音传播的不利因素都小了些。   也因此,这些话刚好传到了叶青和朱元璋的耳朵里。   叶青倒不觉得有什么,因为在他看来,这本就是一句无足轻重的玩笑话,也可以说是和郭老爷打交道养成的‘日常一贱’的习惯。   天地良心,这只是一句单纯的玩笑话,这只是一个不大好的习惯,绝对没有其他不单纯的目的。   可他却万万没想到,这位本该左右逢源,为人圆滑无比的郭老爷,却是如此的不识逗。   “叶大人,你想当咱的师父?”   “你可知道,当咱的师父,都需要什么条件吗?”   叶青的眼里,朱元璋近乎于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他,甚至语气还有那么点夹枪带棒的意思。   而站在一旁的马皇后和毛骧看着这一幕,却是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他生怕叶青再那么稍稍一激,朱元璋就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很明显,在这种不愉快的氛围下自爆身份,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也就在他们如此担忧之时,叶青却是云淡风轻的笑了笑道:“我不想知道,因为我压根就不想收你为徒。”   “你都四五十岁了,培养成才又能怎样?”   “就这平均寿命不过六十岁的当下,把你培养出来了,你又能做多少事?”   “也就是个玩笑话而已,傻子才当真呢!”   叶青话音一落,背着双手就跳上翘板,紧接着就闲庭信步的往船上去。   马皇后和毛骧的眼里,叶青在翘板上走着,还故意走一步跺一步,以至于脚下翘板上下回弹。   “大人,别这么干,我害怕。”   “大人,你太坏了!”   “......”   因为他的讨厌行为,跟在身后的俩丫鬟,还撒娇似的抱怨了起来。   看着这一幕,马皇后和毛骧就想起了小时候这么干,被爹娘骂的时候,真就是越被骂越得意还越开心。   他们看得出来,叶青今天心情不错,也可以说是童心未泯!   但也很明显,他的开心是建立在皇帝老子的痛苦之上的!   马皇后和毛骧的眼里,朱元璋那阴雨密布的脸色,与这风和日丽的天色,直接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朱元璋看着眼前心情大好的身影,胸中的那团火真就是短时间扑不灭,他也实在是不想扑灭了。   他问这么个问题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等叶青问上一句需要什么条件,然后他说出苛刻条件打击一下这个讨厌的叶大人。   可万万没想到,人家不仅不问,还用一番话来嫌弃他年龄大。   不仅如此,还有那么点说他活不了多少年的意思!   可如果就事论事的话,他说得还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再加上‘不知者不罪’五个字,他还真就是有火发不出了!   “重八。”   马皇后并没有出言安慰或者劝谏,只是用温柔的眼神告诉他,万事先忍让,上船弄清楚他要给将军们上什么课再说。   就这样,朱元璋再次强行咽下了快要冒出嗓子眼的火气。   很快,他们也上了中间那艘最大的花船。   片刻之后,三艘花船全部起锚,并一路向海而去。   他们此次的航线,就是一个玩转苏杭的环线,他们先行入海,然后贴着海岸往松江府(上海)而去。   然后就在松江入海口进入内河,一路往苏杭而去。   最后,又从苏杭一路返回宁波府!   如此一来,这一圈的景色就全部都领略完了不说,还能在船上多待些时日,叶青也能为将军们多上些课。   晨光之下,三艘花船保持着一前两后的三角阵型前进着。   中间一艘大花船夹板之上,   宁波府八卫四万多大军之中,合计六十四位千户及以上将领,全部列队于此。   站在最上方的叶青,看着这个屹立于此的‘八八’方队,只觉得非常的有缘。   因为朱重八的军队,站出了一个‘重八方队’!   与此同时,站在方队侧方看着这一幕的朱元璋等人,也觉得非常有缘。   朱重八来到这里,看着他的地方将领们站成‘重八’方队,还真的是不小的缘分。   也就在他们感慨这段孽缘之时,叶青却是抓紧时间大声说道:“将军们,想必本官已经没有自我介绍的必要了。”   “本官在雁门关外聚歼二十万敌军的事迹,你们应该已有耳闻!”   “本官一封信寻回传国玉玺的事迹,你们应该已有耳闻!”   “本官建立的雁门兵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