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鳌山灯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家都是天才,一秒记住文本豪客,www.dshutxt.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转眼间到了元宵节。

    为庆祝万历皇帝登基十年,两宫太后去年就颁下懿旨,要在紫禁城内举办声势浩大的鳌山灯会。

    明朝的皇帝虽然个个都堪称奇葩,也被金老严重鄙视,说他们平均水平远远不如清朝皇帝高。

    但相对来说,明朝其实一直是国民幸福指数较高的一个王朝。

    虽然比不上霸气的唐朝和富得流油的宋朝,但朱明王朝总体还是很土豪的。

    到了重大节日,肆意欢歌,到处都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对于明朝来说,春节是真正的第一大节日。

    随之而来的是元宵节。

    因为两个节日脚步太近,因此会同时开展狂欢活动。

    朱元璋立国之初,显得有些小气,自己是个工作狂也就罢了,还非要拉着手下人一起干活。

    春节只有五天假。

    京城里的官员基本上都无法回老家,当时又没有火车飞机,五天时间能干屁啊?

    后来朱棣赶走侄子当了皇帝,为笼络人心,才将春节假期改为十天。

    他还特意组织了一个特殊的“晚会”供京官和国民消遣,堪称是六百年前的春晚。

    那就是鳌山灯会。

    鳌山灯会可不是指在鳌山上开的大会,而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庆祝活动。

    正所谓“正月十五闹花灯”,鳌山指的是元宵佳节时官府制造的巨大花灯。

    由于花灯巨大,叠在一起与老鳌的形状差不多,因此才被称之为鳌山灯会。

    从永乐七年元宵节开始,明朝举办了第一次鳌山大会。

    地点就在午门前。

    皇帝亲临现场,带着文武百官与民同庆,三日之内,灯火辉煌歌舞升平,让人流连忘返。

    这是一项巨大的开销。

    因为整个鳌山是由上万盏小彩灯做底座,小彩灯之上则是万紫千红的宫灯作为装饰,五彩斑斓的花灯在最顶端簇成“皇帝万岁”四个字样,熠熠生辉,十分耀眼。

    官员和国民可以在其中任意穿梭游览,感受当时的盛况。

    猜谜、吟诗、作赋、爆竹、焰火、礼乐、歌舞、祈愿……

    反正就是一个热闹。

    到了明朝中后期,为了达到更好的灯会效果,还特意引进西域等地的各种风格的花灯。

    耗资巨甚,动辄需要花费十几万两白银。

    总之,鳌山灯会的盛况,绝不亚于现代“春晚”。

    像现代春晚一样,鳌山灯会也是明朝一年一度的常例。

    但其规模的大小并无定制,全凭皇帝个人的嗜好和国家年成收入的好坏来决定。

    到了嘉靖后期,由于他笃信斋醮,为了开炉炼丹的方便,他竟搬出乾清宫居住。别说大臣,就是皇后嫔妃都不肯见。

    这样,本该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被他生生免掉了。

    到了隆庆年代,因国库空虚财力不济,穆宗皇帝虽有心操办赏灯乐事,终因票子吃紧而不能大肆铺张,规模一小看得就不起劲儿,忽办忽停也没啥意思了。

    再等到神宗登基,李太后有意恢复鳌山灯会。

    但张居正认为财政拮据,皇帝应带头节俭,力谏不可。

    李太后自然是依了他。

    直到万历六年,朝廷入不敷出的状况才得以好转,太仓积银逐渐增多,加上万历皇帝这一年大婚在即,皇城里才举办了万历纪年以来的第一次灯会。

    自那以后,又停办几年。

    直到万历十年,这个凸现太平盛世检验国家实力的鳌山灯会,才得以梅开二度。

    民间的灯会,往往在正月初八就开始了,历时十天结束。

    但皇城里的灯会,总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翻了酉时牌后才准点开始,歇会的日子同民间灯会一样,都是正月十八。

    鳌山灯会历时三天。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朱翊镠早就祈盼这一天的到来。

    很想看看这个类似于后世“春晚”的鳌山灯会,到底有多么令人流连忘返。

    却说到了那天晚上,大约申末时分,天色尚未完全黑尽,但高大巍峨的午门城楼以及端门上的五凤楼,早已是灯彩熠熠一片璀璨。

    远远望去,但见星球莲炬火喷梨花、飞丹流紫锦簇花围。

    灯楹、灯柱、灯檐、灯梁,灯其帘灯其壁、灯其帘灯其饰……正如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尤其是两座城楼耸在半空,恍如天上宫阙水晶世界。

    在京的公侯世家皇亲国戚,以及六部九卿,还有翰林院和六科廊等品秩虽低却清荣高贵的词臣言官们……都获准可以登上午门城楼陪侍万历皇帝观灯。

    他们的夫人女眷也都可以穿诰服被邀至五凤楼,陪两宫太后以及王皇后欣赏鳌山灯火。

    另外,挨着午门城墙还搭建了一长溜临时看台,专门安置级别较低的官员前来赏灯。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